<rt id="9pfyd"></rt>

        <rt id="9pfyd"><noframes id="9pfyd"><p id="9pfyd"></p>
        行業(yè)資訊

        您的位置:北京恒星科通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> 新聞中心 > 行業(yè)資訊 >

          行業(yè)資訊

        佛岡縣“村村通廣播電視”工程

        2010-08-29 17:01 來源:恒星科通企劃部

            仲夏的山中,小溪流泉,翠竹搖風。桃樹、李樹、枇杷、沙梨,當然還有漫山的松樹,滿眼的綠色,走在這里呼吸都是清甜的,整一個天然氧吧。
            請不要誤以為是旅游景點,這是佛岡縣一個實際上只有11家住戶的自然村,名叫上王坑村,在與英德交界的大山里。在派出所的戶籍登記里這個村還有30多戶,僅有兩間課室的學校被合并到高崗鎮(zhèn)之后,大人都隨讀書的孩子搬走了。雖然僅僅11戶,但村里已高標準完成“村村通廣播電視”。說它高標準,是因為它跨越了“村鍋”、跨越了同軸電纜,一步到位使用光纖網(wǎng)絡信號。
            在一位農戶家里,我拿著遙控器一個頻道一個頻道地按下去,總共33個頻道:中央電視臺10套、廣東省臺加南方臺11套,廣州臺1套,清遠臺2套,還有省外的衛(wèi)視頻道及其他頻道。戶主說:“想不到這么個小山村這么快就能看上電視,更想不到能收這么多個臺,跟縣城一樣多,一樣清晰!”喜悅之情,溢于言表。清晰而多個頻道的電視節(jié)目吸引了各家各戶,開通不到1個月,已有10戶報裝。佛岡的“村村通”確實不簡單。1999年完成20個村委會一級的“村村通”,全部保持長期通。今年,省里要求6月15日前完成50戶以上自然村的“村村通”工程,總計18個盲點,全部按時完成。其中,16個村開通光纖信號,收33個頻道,2個山路超過十公里的村子,1個用小前端,1個用“村鍋”,可收4—8個頻道。全縣700多個自然村,僅剩25個50戶以下的自然村沒有通廣播電視。
             在清遠生活工作多年,深知“村村通”工程的艱辛。所轄縣市區(qū)山巒起伏,多為石灰?guī)r山區(qū),雷雨多發(fā)。一個雷雨季節(jié),不知道要打壞多少只“村鍋”,而且相當一部分無法修復,極難保持長期通。去年春夏之交,省廣播電視局的同志到清遠調研,看報表上不少地方返盲率超過50%,開玩笑說怎么會有這么多,想多報多拿補貼呀?我說你最多是“補鍋頭”,如果用不上,還得找地方存放。如果不相信,我陪你走上兩個月實地考察一番,比報表有多沒少,因為這兩個月肯定又會打壞不少“鍋頭”,這些設備實在抵擋不住石灰?guī)r山區(qū)的雷雨。我還給省局的同志講了1997年6月30日黃昏時分的那場特大雷雨。離香港回歸主權交接儀式的直播只有6個多小時了,市區(qū)及近郊電閃雷鳴,暴雨狂風驚心動魄。市區(qū)有線網(wǎng)被打壞的放大器用籮筐裝,一擔一擔地挑回維修部。八片山頂?shù)陌l(fā)射中心,雷電從電源線竄入機房,發(fā)射系統(tǒng)幾乎癱瘓,電力和廣電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冒著生命危險,緊急搶修三個多小時才恢復信號。山里的氣候,“縱使晴明無雨色,入云深處亦沾衣”。今年又碰上降雨量偏多,經(jīng)常冒雨施工。道路泥濘,肩扛手提,步履艱難。陪同采訪的同志說,一周前,也就是6月5日,市文廣新局程雪芳局長一行到上王坑檢查“村村通”工程質量,剛好下了一場大雨,車子打滑,四驅動的越野車都上不去,步行往返整整五公里,兩處溪水漫過路面,只好光著腳趟過。
             此行運氣不錯,經(jīng)過最爛的那段路時,一位村民用鋤頭又挖又填,車子啟動前驅折騰了近半個小時終于沖過泥濘,后面的一輛工具車卻沒法過?;爻虝r,又見一輛貨車停在一邊,正在跟拖拉機接纜繩,準備拖上去。
             到達另一個大山深處的陳洞村時,施工隊員恰好把光纖掛到最后一根線桿上。到這個村的山路是5公里,沿路種桿似乎簡單而安全,但彎彎曲曲的,按標準要求45米到50米樹一根線桿,得種100多條桿,加上光纖和地拉加固,成本很高。
             也許有人會問:上級只要求用“村鍋”、小前端等簡易方式開通邊遠山區(qū)的信號,用光纖成本那么高,值得嗎?的確,隨著廣電產(chǎn)業(yè)的形成和發(fā)展,如何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(jīng)濟效益的關系,是廣電人近年來深度思考的問題。“村村通”工程頗有代表性。讓邊遠地區(qū)的老百姓聽好廣播看好電視,把黨中央的聲音及時傳到鄉(xiāng)村,把科技信息、致富經(jīng)驗盡快傳遞到鄉(xiāng)村,同時豐富廣大農村的文化生活,是黨中央的決策和要求,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,更是一項民心工程,當然要完成好這項任務。但是,山區(qū)的廣電部門經(jīng)過近年來的網(wǎng)絡升級改造,普遍負債不輕。山高路遠,棄簡易的方法不用而用光纖聯(lián)網(wǎng),投入確實增加了負擔。以佛岡縣今年“村村通”光纖的16個點為例,總投入超過100萬元,而用簡易的方式,只需30萬元左右。說到此事,佛岡縣廣播電視臺臺長張邦利卻有另一種算法。他說:“即使用同軸電纜,音像效果也沒得比,頻道也少,佛岡十年來都停留在收看13套節(jié)目的水平。同軸電纜基本上是6年一換,雷雨季節(jié),維護維修耗費相當多的財力、精力。用光纖可以20年到25年才換一次,不怕雷暴,將來數(shù)字化平移也不用在線路方面再投入。全縣鎮(zhèn)至自然村二級光纖網(wǎng)絡發(fā)展總投入1300萬元,按全省光纖聯(lián)網(wǎng)的收費標準,兩萬多用戶每年增收150萬元,維護維修從同軸電纜時代的每年50萬元降至現(xiàn)在20萬元,實際增收節(jié)支每年180萬元,網(wǎng)改費每戶100元,一次性收入200多萬元,等于6年左右就能收回全部成本。所以只要資金周轉得過來,盡量一步到位用光纖。既避免重復投入,群眾又滿意,維護維修的壓力也減輕很多,何樂而不為?
             目前,全縣已有95%的行政村和92%的自然村鋪好了光纖,力爭今年秋季達到100%行政村和98%以上的自然村通光纖。采訪結束時,辦公室的同志送給我一張全縣未通有線電視自然村的表格,20戶到47戶的還有6個,20戶以下的還有19個,最小的大陂山下村僅2戶人家。
         

        聯(lián)系我們

        了解更詳細信息,請致電:

        010-82566461

        點擊在線客服人員

        售后服務:010-82565576

        ISO9001證書 | IQNet證書 | 無線電型號核準證 | 商標注冊證 | HX-6000智能廣播系統(tǒng)《著作權證書》 | FM4210《檢測報告》| FM70《檢測報告》 | FM75《檢測報告》

        北京市順義區(qū)林河大街22號寶能慧谷1號樓2層 E-mail:bjhxkt@126.com 歡迎您的咨詢、建議和意見
        Copyright 2002 - 2011 . All rights reserved. 北京恒星科通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. 京ICP備18038364號-2
        TEL:010-82566461 82565576 FAX:010-82565864

        w3c

        在線客服系統(tǒng)
        亚洲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,欧美 亚洲 中文 高清一,久久精品视频国产片十八,在线免费av观看一区三

        <rt id="9pfyd"></rt>

              <rt id="9pfyd"><noframes id="9pfyd"><p id="9pfyd"></p>